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共同开展研究生课程双师教学新探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21-03-25作者:浏览次数:376

0

(通讯员 赵波 刘烨 孙靖 摄影 赵波 王博 刘方辉)3月2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八名硕士研究生来到明德楼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虚拟演播室,在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涂中文老师的指导下录制了八集系列微课《研究生讲党史》,这也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部主任赵波老师主讲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题》课程的结课成果。

 把研究生思政专业课搬进专业实验室,这在我校尚属首次。据赵波老师介绍,这是本学期双师教学模式的全新搭建,由赵波老师和涂中文老师两人共同协作,依托两个学院的专业优势,整合学校资源,发挥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虚拟演播室的思政育人功能,双方深度合作,开展双师指导下的研究生专业课课内实践。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李洪岩副院长、喻梅副院长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瑞琦副院长、副处级组织员孙靖老师、团总支书记王博老师到场观看指导,双方均对这一合作模式给予高度认可,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深度融合,具有可操作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际意义。

本次录制的系列微课主题为“聚焦长征精神 礼赞建党伟业”,赵波老师带领学生在微课内容上进行了深耕细作,从框架的确立到内容的完善再到演示文稿的制作以及最后的彩排及录制过程,赵老师都对学生进行了全程悉心指导。涂中文老师则在微课展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加工,针对学生们的发音、姿态、着装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指导,既为学生们讲解了演播室系统的运作流程,还将负责牵头完成微课的录制及后期包装工作。系列微课共分为八集,八个主讲专题分别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路上的激昂乐章》《长征是播种机》《遵义会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草地夜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从长征看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历史积淀》《赓续广元红色血脉 共铸长征精神丰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感悟领袖力量——走近毛泽东与红军长征》。

本次双师融合的教学探索赓续了学党史传统,践行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经过理论学习环节之后由学生自己来讲微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针对所选专题进行详尽而深入的研究,感悟长征精神,致敬英雄人物,在知与行中树立了正确党史观,在学与做中坚定了“四个自信”,汲取了党史中的奋进力量。

本次双师教学新探索深化了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改革,将党史学习效果和成果可视化,发挥了传媒优势,展现了学校特色,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一次新的学习体验。参与微课录制的苏悦同学认为,这种创新的教学形式,真正做到了将学理论和重实践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并表示在建党百年之际,学习党史、讲述党史,并以微课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学习思考的内容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刘方辉同学认为,本次双师课使党史知识展示插上了先进科技的翅膀,又发挥了专业实验室的教书育人功能,使同学们受益匪浅。雒昱同学表示,这种创新教学形式对于今后学好讲好用好思政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很感激能有这样一份作品来点亮自己的学习生活。

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这一系列微课的部分成果还将作为涂中文老师与四川广元智汇谷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智能传媒资源研发”配合教学改革的子课题“智汇思政—实践篇”的前期成果之一,作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播宣讲的重要资源,同时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市级重点建设马院所承担的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曾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无论是本科生的思政课,还是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都将用好鲜活的思政课素材,用好最新的技术工具,呈现出富有价值的思政理论课程,打造出一系列具有中传马院特色的优质思政金课。

(编辑:阎玺)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