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倩)日前,由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承担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第一轮“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沉浸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顺利收官。从3月29日到4月1日,来自新闻学院、广告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约400名2019级同学们走出教室,到传媒博物馆、校史馆开展了以“红色传媒史”为主题内容的思政课学习。
同学们带着主讲教师印发的课堂作业单,来到博物馆实景中与红色文物近距离接触,从博物馆、校史馆的展陈中寻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中国人民广播第一声”“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等不同历史阶段的红色印迹,认真聆听了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在复原场景中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
本次教学实践采取现场和VR同步进行的方式,特邀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刘鹏老师以VR主持形式进行讲解授课,部分学院的同学采用VR虚拟观看方式完成了作业单。疫情期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马成瑶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曾两次在慕课中引入红色展览链接环节,同学们反响良好,此次采用的是发送到手机微信客户端的VR链接,实现了技术升级。
本轮思政课沉浸课堂的策划人和主讲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倩副教授介绍,沉浸课堂可以通过环境场景的转换或者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营造出全新的教学空间,让学生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激活了学习自主性,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潜能。从课后交流中可以感觉到,同学们对到博物馆上思政课的接纳度较高,认为足不出校就能在博物馆里从思政课“穿越”到历史复原实景中直观体验,增强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强化了学习获得感。
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潘力教授对此次教改活动给予全程指导并亲自担纲课程讲解。潘馆长表示,以《概论》课入馆学习为标志,三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沉浸式课堂合作项目正式启动,接下来会继续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思政、作品思政、活动思政”五位一体的思政工作矩阵,创建全国示范引领的思政课程体系,坚定新时代传媒人的理想与信念。
为及时总结第一轮思政沉浸课堂的经验,传媒博物馆相关负责老师专程走访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傅楠书记与大家敞开思路,对思政沉浸课堂实验的升级版规划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拟在红色新闻教育史、新时代红色传媒最新成果、红色传媒AI智能导讲专线、红色现场连线等方面继续协同深耕,逐步加大思政课的前沿科技含量,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出更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组合拳基础之上的实践思政、作品思政、项目思政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教授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尽全院之力支持“校史中的党史”等主题课程逐步升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深度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
(编辑:阎玺)